|
|
 |
版面导航
|
|
|
|
周文超
高考宝典一:别迟到!
高考没有“可以迟到”的选题。如何预防高考迟到?
1、提前踩点,熟悉考场线路。
2、定闹钟/家长提醒,双保险别睡过头。
3、出门检查,是否带齐证件和物品。证件类:身份证、准考证。文具类:签字笔两支、2B铅笔最好带两支、橡皮、尺子、圆规、三角板、小刀,带全作图工具,有具无患。其他物品:水,考试时可带一瓶矿泉水,透明的瓶子可以带进考场。
4、早出门,交通堵塞找警察。
5、父母陪考,不排斥不拒绝。
高考宝典二:放轻松!
高考虽然不是人生唯一一个转折点,但却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几乎所有考生对待高考无不抱着紧张的心情,严阵以待。不过,适度的紧张是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只会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的发挥。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焦虑,正常发挥,你就赢了!
尖子生:考前七天让自己闲下来。尽量放松心情,无需花更多时间复习、看书、做题,抛开大脑中的所有想法,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抱着一颗轻松的心去参加高考,或许会有更意外的收获。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序梳理,心中有数。首先告诉自己:考试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我们只需尽自己的努力,问心无愧就够了。然后,在家备考期间,好好梳理一下自己最弱的是哪一科;每一科的考试重点包括哪些;挑选出这些弱项、重点好好复习。哪些类型的题目是不熟悉或不会的,可多做一下这类型的题目。经过这样依次有条理地复习后,不仅达到了备考的目的,同时也能平复紧张、焦虑的心情。
焦虑人格学生:接受正规的心理疏导。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如有需要,吃一些抗焦虑的药物,缓解焦虑症状。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可轻信网上或市面上的一些广告。
高考宝典三:发挥好!
1、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规定,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之内不能答题,应先检查试卷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错误之处。接着再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若通读全卷后尚未到答题时间,则应认真完成大题的审题,最好将试题多读几遍。
2、开始答题后,要全神贯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东想西想,对于大题量不要害怕,从容应对,合理分配时间和答题顺序,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3、绝对答不出的问题,就干脆放弃。绝对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 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
4、想不出答案时,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例如:在写英文时,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译成英文,就可以应用这个,“直抒胸臆”→“说话直接”,结果就能顺利写出句子了。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5、想出好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时要写出来,不要只在脑中做比较。不妨把答案都写下来比较,写成文字之后,每一个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
6、做不出来时先留下记号,继续答下一个题目。一旦遇到难题无法再继续下去时,应暂时放弃,先做其他的题目,但是在做下一题时,先在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做一个记号,可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下次再重新检查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7、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等。
8、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有的考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该题的要点,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然后简单地一挥而就。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9、举棋不定时,坚持第一印象。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正确的概率会大一些。
10、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没有弄清题意、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以及所问的问题就急于下笔,结果答题出错或答非所问;或者看到题目与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不认真思考就给出答案,其实题目的条件、问题、考察的角度已发生变化;对于一些答题,要先理清答题思路,再开始答题。
11、如果完全没有信心时,就用猜题。至少有25%的机率得分。
12、检查试卷时,不要无端怀疑自己。不要轻易将原来的答案改掉,匆忙另选新的答案。
高考宝典四:报得巧!
一套优质的填报志愿方案很可能相当于您的孩子多考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学校档次提前好多;相反,由于填报志愿失误错失读好大学好专业机会,甚至失去读大学机会的例子也并不罕见。那么,家长怎样参与填报高考志愿呢?可以从上届考生中借一套填报志愿资料(即大厚本)仔细研究,也可以从互联网查阅比大厚本更新、更翔实的高考信息。可以进入每所大学的官方网站,查阅您需要的各种资料。参加高考志愿免费讲座和请专家指导也是很好的选择。填报志愿的正确思路:
1、综合考虑孩子兴趣爱好、学科偏好,以及几大能力的强弱与专业的匹配度,还有性格特征和未来职业的匹配度。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兴趣,则尽可能找到他比较在意的点。如果孩子有明确的兴趣,我们要区分其兴趣是持久稳定的,还是短期可变的。要考虑兴趣和能力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有可能学起来很费劲,容易失去信心。
2、先确定孩子适合的几个专业,再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考虑一下就业问题。对男女生的传统行业得“逆向选择”也是一种策略。家人、亲戚朋友中有在某些行业做的不错的也是候选专业的加分项目,也许孩子未来在实习、就业时可以起一定的作用。带孩子做一些相关的性格测试和能力测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相关行业的就业分析应该是动态的,往后推4—6年(考虑读研),这个有难度但是很重要,能够请教一些相关业内人士最好。简单的判断可以跟着国家宏观政策走(5年计划),比如新一届政府要重点发展的行业:互联网、环保、新能源、新农业等。一些我们看得见的趋势带来的行业发展机会,比如老龄化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带动的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3、根据孩子的分数水平去研究开设了相关专业的10所左右大学,家长的工作量可以大大降低,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考虑到读研可以改变本科专业、学校大于专业,建议在选择学校、专业时“重学校轻专业”。
4、根据孩子的平时成绩,围绕上面确定的几个适合的专业制定高、中、低3套学校填报方案,多方比选,择优填报。
|
|
|
下一篇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