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记者 赵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我国非现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日渐普及,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金的使用能够被完全替代。实际上,人民群众使用现金的需求仍然较为广泛地存在。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提供高质量的现金服务是银行应尽的职责。作为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需求的地方法人银行,邯郸银行提出了“现金特色银行”的理念,近年来不断提高现金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现金服务需求。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对邯郸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志瑛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是怎样的关系?邯郸银行是如何创新服务、满足群众现金需求的?
郑志瑛:表面上看,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非现金支付在很大程度上对现金支付形成了替代,但从本质上来看,由于二者都是满足公众金融服务需求的方式,公众可自主选择使用,因此二者是互补关系,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并存。
事实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流通中现金增速是不减反增的。近3年来,我国流通中现金(M0)分别为7.71万亿元、8.43万亿元、9.0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3%、9.2%、7.7%,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2021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
中小银行客群具有明显的“亲现金”特征,他们以“中小微、中低端、中老年、县以下”为主,特别是中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和广大农民朋友等特殊群体,对现金的依赖度依然较高,过度的“去现金化”会形成新的“数字鸿沟”,偏离普惠金融的初衷。对此,邯郸银行创新提出了建设“现金银行”的理念,核心要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贴人民群众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邯郸银行在积极开展“现金特色服务”中有哪些主要举措?
郑志瑛:邯郸银行主动打出“用现金,找邯银”的特色品牌,积极创建“现金特色银行”,推出“现金特色服务”,提升“现金特色技能”。
多措并举提高百姓存取现金便利度。一方面,邯郸银行主动将小面额现金备付行由监管部门要求的3个支行扩大至所有县域支行;另一方面,在银行机构中率先实现130多个支行ATM均可取出10元零钞,据统计,近两年邯郸银行ATM 10元钞取现共计823万元,平均每天1.1万元,有效满足了小微客户的零钞需要。
此外,在硬币兑换、钞币兑换方面,邯郸银行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开办了河北省首家“硬币兑换中心”,近两年累计办理硬币兑换1656万元,实现了硬币投放回笼的良性循环。二是常态化开展钞币兑换活动,满足客户日常旧钞换新钞、大钞零钞互换、纸币硬币互换的需求。2022年春节前,邯郸银行开展“迎新春、换新钞”活动,据统计,邯郸辖区累计投放新钞4亿元,比上年春节增长56%,为2.5万客户兑换了新钞。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来看,创建“现金特色银行”成效如何?
郑志瑛:可以说,创建“现金特色银行”目前取得良好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邯郸银行不仅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现金服务需求,而且通过提高自身现金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邯郸银行近3年现金回笼量居驻邯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年均回笼现金108亿元,上缴人民银行现金94亿元,占全市50%以上,为驻邯银行业最大现金回笼行。
邯郸银行扎实做好现金服务,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充分认可和好评,有效促进了本行高质量发展。一是实现了区域化发展,先后设立了石家庄分行、保定分行、邢台分行、秦皇岛分行和辛集支行、定州支行,营业范围覆盖了全省60%以上的人口;二是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截至2021年末,邯郸银行总资产达2024亿元,增长12%;三是实现了高效发展,2021年邯郸银行实现净利润10.1亿元,增长19.2%,不良贷款率1.96%,低于全省、全市同业平均水平。
(原载《金融时报》2022年3月1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