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风控工作是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强风控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风控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风控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是金融发展一般规律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部署,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做好银行风控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安全性始终是首要的经营原则,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不断加强风控机制建设,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风险控制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风险控制工作要围绕本行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好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坚持“四个原则”。一是重在过程控制。把风险控制事前内嵌在业务流程和系统之中,对操作环节进行监测控制。二是发挥风控合力。不断完善风控体系建设,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增强风控合力,提升风控管理水平。三是制度统筹管理。建立全行统一的制度管理框架,做到制度制定标准化、规范化。四是监督检查有效。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监测方法,对重要业务领域、关键风险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二)实施全过程控制是风控工作的基本要求。全过程控制就是要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规范管理,事中合规审查审批,事后监督检查。明确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风控要点,做到有规范、有制度;授权要力求精准、合理,差别授权、及时调整;监督、检查要有平台窗口,有基础条件;检查工作要有足够的力度和覆盖面,能够及时发现、处置各种违规行为。
三、加强风险控制工作的重点措施
(一)增强对金融创新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水平和控制能力。从历史情况来看,金融创新均给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及金融监管带来一系列冲击,金融机构往往对金融创新缺乏专业知识和系统性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措施不够充分。
在新形势下,风控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一是同步跟进。协同业务部门建立新金融产品研发工作机制,同步建立信息披露、风险控制、适当性制度等相关规定。二是及时提示。建立高效、快捷的咨讯平台,广泛收集同业或金融机构动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重要资讯和风险提示。三是强化监督。加强对业务部门的展业监督,防止过分追求短期业绩而降低准入,忽视资产质量和整体收益。四是加强学习。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掌握业务信息,研究监管规则,及时实现对金融产品和业务链条专业化风险识别、评估。
(二)推进业务运营监督机制建设,提升过程控制能力和水平。业务运营的监督监测,要从过去传统的业务复核、监督方式,转变到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监督方法上来。通过风险监测模型的建立,发现一些准风险事件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同层次的监督人员介入核查,及时堵塞漏洞。风控部门通过风险事件核查可以直接介入运营风险管理,为真正落实过程控制找到抓手,为融入多业务领域风控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三)编写各条线《业务操作指南》,促进全行制度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近年来,我行规章制度建设取得了进步,但也存在制度衔接不够、执行不易落地的问题,影响了制度执行的效果。基于上述情况,建议由各条线编写《业务操作指南》,创建以“流程图+风险点+控制措施”为特色的制度执行载体,使众多的业务规章制度变得易学、易掌握、易检查。
(四)探索建立风险控制分析平台,提升非现场监测、监督检查水平。非现场工作监测监督,是通过远程的、非现场的方式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后续工作评价。一是建立集中监测平台。业务系统运行的管理数据、交易数据,营业场所的各种监控录像,业务条线日常大量分析结果等等,都为我们非现场监测分析提供了宝贵资源。邯郸银行利用系统接口,充分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构建有分有合、分层有序的监测体系。二是建立风险控制分析中心。一方面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实现直观的、有形的监测,另一方面是对管理数据流、控制流的行为分析。风险控制分析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促使风控融入全行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及隐患。
(作者单位:风险管理与合规部,本文刊发于《邯郸金融》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