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河北
“和”字的六种读音
“三八”感言
邯银之花
书法
青春无悔
人人享有好睡眠
走进诗意之春
学会感恩 懂得珍惜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与河北

 

              郭 冰
毛泽东的一生与河北这片热土、勤劳勇敢的河北人民、河北的革命和建设、河北丰富的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和深厚的历史情缘。据现有的资料,毛泽东到过河北30多次,足迹踏遍邯郸、石家庄、邢台、张家口、唐山、保定、秦皇岛等河北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
一、新中国成立前曾两次到河北
第一次到河北:在保定短暂停留
毛泽东第一次到河北的土地,是在1918年仲秋时节,当时他年仅25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为了筹办留法勤工俭学,他从湖南几经周折来到保定。
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的恩师杨昌济写信告诉毛泽东赴法留学的消息。得知消息后,毛泽东认为湖南政局动乱,教育摧残殆尽,几乎无学可求。在此情况下,他与蔡和森、萧子升都觉得这是一条出路,便积极发动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蔡和森先期到北京打前站,毛泽东则留在湖南进行组织工作。
当时,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分别留在保定、北京、长辛店,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为将来出国做准备。保定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设在保定育德中学,以河北、湖南两省学生最多。
在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影响下,湖南要求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越来越多,热情十分高涨。到了后期,又有30余名未成年的高小毕业生也要求参加,经毛泽东、蔡和森与李石曾多次协商,决定在河北省蠡县布里村(现属高阳县)留法工艺学校为他们专门开设一个初级班,由蔡和森具体负责。
1918年10月6日,湖南30余名赴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的这批初级班学生,由湖南到武汉然后乘火车到保定。当天,毛泽东和蔡和森为迎接这批学生专程从北京赶到保定。
10月6日晚,毛泽东等和湖南来的学生分别住在保定唐家胡同的第一客栈(今唐家胡同18号)和泰安客栈。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同湖南赴法勤工俭学青年学生到保定名园古莲花池游览并合影留念。当晚,李维汉、张昆弟等到第一客栈看望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湖南学生的具体情况,商谈去布里村的日期和办法。
10月10日,毛泽东送别蔡和森和这批学生。随后,毛泽东同萧子升返回北京。事实上,毛泽东这次并没有到达布里村,正如毛泽东后来向斯诺所说的,这次保定之行仅仅是“环保定府城走了一圈”。
毛泽东本人对于1918年到保定的这次经历记忆很深。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在薛迅陪同下视察了保定古莲花池。毛泽东回忆起当年来古莲花池的情景,感慨地说:“不是那个样子了!”并批评了毁掉原来的古建筑改成新式文物库楼一事,嘱咐一定要把这个名胜古迹保存好。
第二次来河北:长期驻扎
时隔近30年,毛泽东第二次踏上了河北的土地,此时他已经是中共中央的主席。毛泽东东渡黄河,于1948年4月12日到达河北阜平,在阜平居住了45天,住过三个村子,分别是西下关村、城南庄和花山村。
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来到西柏坡。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中央书记再次会合,西柏坡成为了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成为了毛泽东在河北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及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地标、中国革命的红色中心。
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在一间仅有16.3平方米的小民房里彻夜不眠,为前线起草的指示文电有190份之多。周恩来总理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天天发电报,就叫部队打胜仗。”
毛泽东指示华北局先召开两边区参议会驻会议员联席会议,同时决议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然后由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统一的华北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并入中央人民政府,许多部门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相关人员参与中央人民政府工作。
在西柏坡,毛主席还组织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二、新中国成立后几十次到河北考察调研指导
由于距离河北较近,又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毛泽东经常将调研首选地选在河北。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来河北正式调研的次数达20多次。
关心公私合营,发展河北工业
1953年,为加快公私合营步伐,毛泽东于1954年4月21日视察了秦皇岛港和耀华玻璃厂。22日,又赶到唐山启新水泥厂视察,就公私合营问题和工厂负责人进行了详细座谈。在毛泽东的关怀和过问下,1954年6月16日,华北行政委员会批准了启新的合营申请,1954年9月3日正式签署合营协议。
毛泽东十分关心邯郸的工业建设。1959年9月24日,为了鼓舞这座新兴城市产业工人的士气,毛泽东视察了邯郸国棉二厂,接见了邯郸的纺织工人。毛泽东和当时的邯郸地委书记庞均谈到邯郸今后的发展并寄予厚望,他说:邯郸是赵国都城,五大古都之一,那时有邯郸、洛阳、淄博,还没有上海、天津。邯郸是要复兴的,因为它出铁、煤、棉花、粮食。邯郸有五万万吨铁的蕴藏,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在毛泽东的重视下,以邯郸为中心开始建设邯邢冶金基地,邯郸的工业建设进一步加快。
关注河北农业合作化
1952年夏秋之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互助合作这一新事物,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这是他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可贵探索,河北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1953年大年初二,毛泽东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面向基层干部的调查研究之旅,南下的第一站便是邢台。毛泽东与邢台的渊源只有这一次,而且还是在火车上。当时任邢台县长的张玉美在火车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详细询问了邢台县互助合作的情况。
1955年8月15日,张玉美介绍过的典型——邢台县东川口农业合作社社长王志琪亲自到北京汇报东川口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撰写了《河北省邢台县东川口村是如何达到合作化的》一文,呈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为文章写了按语。
在毛泽东关心和领导全国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件和河北有关的比较突出的事情,那就是被毛泽东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的遵化县王国藩合作社。据文史资料记载,从1955年9月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写按语开始,到1970年8月在庐山跟王国藩最后一次见面握手为止,毛泽东对王国藩合作社共写了七次批语,且在六次重要场合和一封信中讲了王国藩合作社,跟王国藩本人有十次见面、八次握手和四次谈话,时间跨度15年。这在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领袖与基层干部的交往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遵化王国藩合作社给毛泽东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毛泽东还对抗战时期就组织起来的河北饶阳五公村耿长锁农业合作社、新中国成立后组织起来的安平南王庄三个贫农(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合作社、承德县朝梁子农业合作社都作出过重要批示。耿长锁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南王庄合作社被毛泽东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在按语里评价南王庄三户贫农合作社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给贫农壮了胆”;朝梁子农业合作社被毛泽东赞为“所谓落后乡村并非一切都落后”并写了长篇按语。
关怀河北灾情
针对河北的减灾工作,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至少作过12次批示、6次谈话,发过2个电报,写过1个题词。
1963年从8月2日起到8月10日,河北连降特大暴雨,范围包括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天津共7个专区的101个县市。毛泽东极为关怀,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4次到河北了解灾情,询问救灾和治水工作的安排。有一次他还握着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副省长阎达开的手说:“一定要替我把灾民救出来!”
1963年11月12日,毛泽东乘专列到天津,请河北省委领导到车上汇报救灾、治水工作。当汇报到十大水库在防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时,毛泽东一边看着河北省水利工程长远规划图,一边高兴地说:“我要从南到北把你们的十大水库都看看。”又问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的林铁以及刘子厚、阎达开多大年龄,然后深情地说:“我70岁了,不一定看得见了,你们这一辈子把水治好吧!”谈话快结束时,林铁说,河北省委要在天津办个抗洪斗争展览,请他为展览题词。回京后不久,毛泽东就写下了著名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最后毛泽东说:“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毛泽东住在北京中南海内游泳池边的更衣室里,工作人员用软担架把他抬到中南海内新建的平房里。他身边的医疗组成员王新德回忆道:“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主席不顾个人病重,都要亲自过目。这场地震死亡达24万多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主席哭了——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8月18日),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在河北诞生了毛选第一卷和千古诗篇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休假并不是在秦皇岛,而是在石家庄。1951年2月,毛泽东离开北京来到石家庄休假。为减轻毛泽东老年丧子的哀痛,中央决定让他休养一段时期。毛泽东当时住在石家庄新建成的一座保育院,也就是现今白楼宾馆(即今“太行国宾馆”)。经过毛泽东两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编辑工作终告完成。
从1954年开始至1964年,毛泽东几乎每年都到秦皇岛北戴河休假。毛泽东曾10次到北戴河、3次到山海关、2次登上山海关长城,并对秦皇岛市的工作作过批示、指示。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后,住在中直疗养院一号平房内,毛泽东1954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5年修订《关于农业合作社化问题》、1956年修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7年修改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毛泽东1954年在北戴河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词中既写了“北戴河”,又写了“秦皇岛”;既写了“幽燕”,又思接千里联想到了在邯郸邺城建都的“魏武”曹操。——燕赵大地,与有荣焉!
(摘编自“河北党史”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4  
 
   
   
   

邯郸银行-行报